北港武德宮. 開基財神廟創建沿革概述:


(天官武財神之由來)


    清朝時代,道光年間,距今約有一百餘年前,先民陳前人,為拓荒墾地,自山東請聖駕 中路武財神 神尊隨船抵達臺灣,在笨港北岸(今之北港)登陸,當時只蓋茅舍一間(今北港鎮中山路六十一號保生堂現址),奉祀 武財神開基金尊。


 


(武德宮的創建 & 武財尊神顯化神奇機緣)


    清光緒二十年因甲午戰爭,先民陳前人他遷,中路武財神神尊留在原地供人參拜,不久茅舍受天災地變而毀倒,日據時代香火一度中斷,原本奉祀「武財神」的地方也被人建造房屋居住,渡臺中路武財神神尊也被埋入地基內。直到民國四十四年,巧逢武德宮前主任委員「陳茂霖」,從雲林縣水林鄉遷居北港,購買此棟房屋開設「保生堂」中藥舖,命中有三合之福運,又得神緣,加上保生堂中藥舖旨在濟世救人,而獲天官武財神之庇護佑助,生意蒸蒸日上。


    直到民國五十二年秋,新港東興廟池府千歲尊駕巡狩至北港保生堂前,發現陳前宮主自宅內有神靈光輝,日後在池府千歲之安排下,陳前宮主乃遵照池府千歲之指示,以香爐一只敬茶敬果等供品放置在該處地上,早晚誠心瞻拜,七年未曾間斷,虔誠之心感動武財尊神,而於民國五十九年冬,武財神乃扶乩降示:雕刻神像一尊供奉參拜,並出示尊號「天宮武財神爺」,鎮守中央戊己土,為中路財神,並創建宮號為「北港武德宮」,受世人朝拜,定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為聖誕日,十二月初九日為開光紀念日,此後大顯神蹟普濟萬民。





新建牌樓




-



造型特殊的金爐



-


-


個人覺得這張圖很方便,讓信眾能把所有參拜處都拜到,也不會


    浪費 "香"。


    北港朝天宮也有一張類似的圖,或許是地區性的習慣吧!



-


-


-


-


-



-



-



-



-




三仙姑是武財神的姐姐



-



-



宏偉的玉皇殿共分三層,上圖為  第一層



中間



最上層



玉皇殿對面的浮雕



-



-



-



-



-



-



-



-





精美的畫



-



此為 "原木" 柱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( 相片說明 與 該廟沿革 待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信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