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山巖,位於台北縣泰山鄉,主祀顯應祖師,是泰山地區的信仰中心。泰山巖分成 頂泰山巖(靠近明志科技大學) 下泰山巖(靠近泰林路),本文所介紹的是()泰山巖,依廟方所公佈的分爐系統表來看,下泰山巖為頂泰山巖所分出。



-


-


-



廟前不只有 天公爐,因為廟內沒設爐,所以都改到外面來了。但和天公爐擺在一起,而且爐的大小好像都一樣,似乎有點奇怪。這種情況我還是第一次看到,也是後期才改的,以前並不是這種作法。




-



以吊牌標示



-



-



好多年沒來泰山巖了,印象中的廟內景象與現在不同,當然已整修過,以前並沒有這個天井。





-








 -



-



-



-



-



-



-



-



-



-



-



-



-



內殿


-



以前好像沒有媽祖(不敢確定)




-



重新安金



-



↑↓門神



-



    -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-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-


  



蠻不錯的東西,可以看相關簡介及籤詩



     


-


  


-


 


-


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廟埕下方建為活動中心,我想應該是廟地的地勢關係,故在馬路上是看不到廟體,須從石獅旁的階梯往上爬。


 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 



     顯應祖師簡介


 


顯應祖師,原名黃惠勝,福建安溪縣永春鄉迎福里人,生於宋慶曆年間 九月十八日 ,幼不茹素,修道翠屏山有兩峰一曰大尖山(大泰山)、一曰小尖山(小泰山),文時即精通禪理,能知禍福、法慧高超、道行圓滿、時值大旱,鄉人遍禱不應,祖師往禱,甫畢,大雨滂鵡,時人以黃水車稱之,遂請縣轉有司入朝奏帝賜(顯應普濟大師)如今尚有聖旨碑於寺內,授以衣缽后,移往小尖山(小泰山)修行於宋紹興甲寅年圓寂於安溪小泰山,眾立寺祀之,因於泰山下故曰泰山巖。建于宋紹興四年,明巡宰李森耗巨資起蓋中殿,康熙癸亥年,李光地重建,康熙甲午年,大學士李培岳修茸,乾隆壬甲年,僧瑞登募款再修,壬子年,李符記祖父、祖叔、序彥、序原,兩先生履台創業,乃從安溪彭內,迎顯應祖師寶像來台,奉祀於本鄉崎仔腳,即本鄉泰山巖建廟之始。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信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